维权热线:0513 - 8365359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启东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4-10-24 15:12:33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和未就业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科学规划促进残疾人就业计划,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根据《省残联关于开展全省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苏残发[2014]22号)以及南通部署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市于2014年6月正式开展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情况调查,并于9月底按时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现对本次调查工作作简要分析。

一、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月,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总体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准备工作安排到位。自2014年6月接到通知后,我市残联便召开各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动员会议,传达了省残联关于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情况调查的会议精神,发放了调查工作卡、各村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男16-59周岁,女16-54周岁)花名册、调查表,会上分别对调查表每栏的填写做了指标说明,并强调了在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此次动员会议上明确要求各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必须亲自下乡进行调查,认真做好入户调查工作。

二是工作人员切实负责。本次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在调查工作中充分发挥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联络协调作用,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运行。残疾人专干和专职委员共同上门,根据《全省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情况调查表》项目,逐户、逐人、逐项进行调查,切实落实入户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及各类数据真实可靠。

三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通过工作人员的认真调查,我们得到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我市现有16个乡镇(街道),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应有10479人,实际录入信息为9864人,死亡为286人,失联为144人。实际录入信息中男性6430人,女性3434人,由此可见,在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中男性约占半数以上。通过走访统计到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未上学的有2317人、小学的有3117人、初中的有3557,人、高中的有712人、中专有31人、大专有79人、大学有46人、研究生有5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共有873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不足10%,由此可见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按照残疾等级来看,一级残疾1378人、二级残疾3587人、三级残疾3832人、四级残疾1067人,由此看出,理论上有就业能力的三、四级残疾人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人数不相上下。虽然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人数差不多,但在实际生活中,正式就业的只有3376人,未就业和不具备就业能力的有6322人,退休的有74人,在校学习的有75人,从中看出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中就业率只有34%(其中包括务农残疾人),就业率相对比较低。

入户调查及信息录入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市残联对每个乡镇进行了抽查。在抽查过程中,不深入残疾人家庭调查或凭想象填写调查栏目、调查内容与残疾人的现实不符等情况未曾出现。通过调查,掌握全省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未就业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愿望,摸清具备正式就业、灵活就业条件和无就业能力确需兜底保障的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底数为增强就业和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制定和完善有关残疾人政策、法规,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提供可靠依据。

二、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残疾人就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此次全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失业情况调查,我们也从中发现了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从此次调查数据来看,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有34%,其中还包括在家务农的残疾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务农不算就业,如果抛开务农的1693人来看,真正就业的残疾人只有1683人,就业率不足20%。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没有职业技能和合适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

二是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偏少。福利企业本应在安排残疾人就业问题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这几年福利企业的发展来看,福利企业有衰弱的趋势,且启东总共只有5家福利企业,数量上偏少。除了集中就业之外,目前我国规定企业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不予以安排或未达到标准的企业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种就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残疾人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也较为多样化,激发了残疾人工作的潜力,减少了残疾人就业压力。然而,按比例就业在我国推行时间较短,体制尚不完善,而且大部分企业宁愿交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

三是残疾人自身原因导致就业受阻。就残疾人自身而言,其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制约残疾人就业的因素之一。现代企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学历给残疾人就业带来很大困难。另外,残疾人无一技之长也是一大制约因素。由于残疾人学历低,接受再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相对少,因此他们难以掌握一技之长,面对双向选择,他们要么无奈接受从事苦、累、脏的体力劳动,工资报酬低;要么放弃外出择业,回家种田,靠父母、兄弟姐妹,甚至靠政策救助,形成恶性循环。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吃苦耐劳精神的缺失也是一大制约因素。有些残疾人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摆脱不了对社会和家庭成员的依赖,缺乏竞争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此次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出目前残疾人就业依旧存在较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1、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策作用。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颁布了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条款过于笼统,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对违反相关条例的处罚手段也没有十分明确,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也缺乏系统规定。例如,按比例就业中对不予以交纳保障金的企业惩处力度不够,谁来执法等责任分工不明确;对于按比例就业残疾人在岗情况缺乏监督,有些企业只是安置了残疾人的名字,并没有真正的安置残疾人本身,因此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不定期对企业进行考察。同时也应在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残疾人就业。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残疾人需求,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现在我市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大多是委托启东市职教中心来完成,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多发展一些培训基地。在培训中,针对残疾人文化程度低、无技术特长的现状,改变过去为培训而培训的方式。应与用人单位联系,进行“菜单式”培训,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残疾人需要学习什么,就培训什么,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造一定条件。同时加强镇乡残联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提供规范的就业服务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

       3、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舆论环境。目前社会上,人们谈论到残疾人,就会说残疾人是“残废”,但事实上“残”并不等同于“废”,说到底还是因为群众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残疾人,也就是所谓的“歧视”。歧视是导致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而歧视的产生与人们对残疾人的片面认识有关。因此,要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多报道一些与残疾人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提供生活指导,让人们全面了解残疾人,提高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同时大力宣传残疾人自主创业和扶残助业典型,努力营造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残疾人就业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都了解和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

[ 打印此页 ][ 返回 ][ 顶部 ]